
華東師大2025屆本科畢業生汪天樂
第十六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分析與微分方程方向單項銅獎,第十三屆、十五屆、十六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決賽一等獎,連續兩年專業成績第一,國家獎學金、特等獎學金……亮眼的履歷,見證了華東師大2025屆本科畢業生汪天樂摘星逐夢的大學生涯。如今,他又以筆面試綜合第一的成績,直博中國科學院大學。這個9月,他從華東師大出發,開啟新的“摘星之旅”。

汪天樂(左五)獲第十六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分析與偏微分方程單項銅獎


比賽是檢驗,更是歷練
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覆蓋幾何與拓撲、代數、數論與組合、概率與統計、應用與計算數學、分析與微分方程以及數學物理等6大領域,旨在全面檢驗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和潛力,選拔具有杰出潛力的數學新星。

汪天樂在第十六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現場
汪天樂從眾多名校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總決賽銅獎,創造了華東師大參賽以來的最好成績。
“參加丘賽的目的并非只為得獎,更主要的是為了檢驗自己的本科數學學習成果,通過比賽密集提升數學水平。”一個月的備賽過程中,他按照比賽考綱全身心投入備戰,在老師的指導下積極調整心態,克服了困難,開拓了眼界。“這次獲獎,將激勵我繼續努力,挑戰數學更廣闊的天地。”
從大一初次接觸數學競賽,連續獲得三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決賽一等獎,到大四獲得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決賽銅獎,競賽貫穿了汪天樂的大學四年,也見證了他的成長——前行的每一步,都在突破過去的自己,不變的是對數學的熱愛和“永遠向上攀登”的勁頭。
轉專業,修煉自己的內力
在汪天樂看來,數學是一門有著深厚底蘊和豐富分支的學科,有著超越工具性的本質特征,更是理解自然規律的“鑰匙”和一種思維方式。
2020年9月,汪天樂來到華東師大讀大學。進校時并不是數學專業的他,在公共數學課上首次接觸數學競賽,對數學的強烈興趣促使他下定決心轉專業到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轉專業意味著用更多的付出換取重新選擇的機會,既要用原專業成績證明自己的學習能力,又要向目標專業證明自己的匹配度。過程雖然辛苦,但對于汪天樂而言,每一份努力都是向理想靠近了一步。

汪天樂(左三)獲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決賽一等獎
與學習其他學科不同,數學學習的核心是邏輯推理和規律探究,注重培養理性、系統的思維方式和邏輯思維,幫助人們從已知推導出未知,分析和解決復雜問題。
轉入數學專業后,汪天樂快速適應新專業的學習,從之前的應用學科學習轉入更抽象的理論知識學習,要求自己深入理解、主動建構,做到對知識點能推導、能關聯、能舉例、能糾錯、能拓展。汪天樂將這個過程比作“修煉自己的內力”。
盡管被身邊的老師同學們稱為“天賦型選手”,但汪天樂深知,數學學習能力光靠天賦遠遠不夠,要在不斷的練習、犯錯、反思中積累。沉下心來,他在“刷題”中找到自己對概念、邏輯的模糊之處;在“舉例驗證”“總結規律”中,將碎片化認知系統化,最終形成可遷移的思維模式。
老師眼里,是“強自驅力學生”
“在給汪天樂所在班級教《實分析》課的時候,他是最早引起我注意的學生之一。”汪天樂的本科畢業論文指導老師、華東師大數學科學學院教師袁海榮對汪天樂贊賞有加,“他是一個很會提問的學生,提出的問題經常直擊這門課或者整個數學學科的重點、關鍵點。”數學的發展本身就是由無數提問推動的,袁海榮從汪天樂身上看到了寶貴的探究精神,而這正是數學核心素養中“邏輯推理”和“數學抽象”的關鍵。

汪天樂和本科畢業論文指導老師袁海榮(右)
面對難題,汪天樂總有一股“不搞透不罷休”的韌勁,“死磕”到底。
《數學分析習題課講義》《數學分析教程》等同學們眼中的“硬核教材”,他樂此不疲地反復研讀,熟記定理、證明,啃透邏輯細節。這個過程在他看來,就像“打磨自己和數學之間的默契”。
“他思維敏捷,對課堂內容能夠迅速理解到位。面對難題,他極具耐心,常常能想出多種解題思路。”在兩年的授課過程中,汪天樂的勤奮、高效率和突出的自主學習能力,給華東師大數學科學學院王麗萍老師留下了深刻印象。“當別的同學還在為能不能過一門課擔憂的時候,他已經自學完了《現代偏微分方程》等高階課程。”
同學口中,是“解難題高手”
“他不僅自己深耕,還積極把對數學的熱情變成感染身邊人的能量。他創建了數學交流群,分享資料、交流心得,也是學校各種在線互助學習答疑群的活躍者,是我們公認的學霸。”華東師大統計和計算機雙學位本科生江葉鵬,最早認識汪天樂就是在數學交流群。同樣熱愛數學的江葉鵬,有一次遇到一道分析難題,發到群里求助。汪天樂便與他一起討論解決,倆人因為對數學都很“上頭”而一拍即合,從此成為數學進階路上的好搭檔,后來還成了球友、飯搭子。
除了熱心解答、參與討論數學問題,汪天樂經常在群里分享自己的學習、競賽、備考經驗和方法。華東師大數學與應用數學拔尖班2023級本科生李承昊,對汪天樂最深的印象也是“熱心幫助同學們解決難題”,除此之外,他還是很多同學心中的小太陽。“每當考試前、比賽前、升學等關鍵時刻,學長也會給我們真誠、樸素但很有力量的暖心鼓勵。”
近年來,為進一步夯實本科生數學基礎,華東師大全力推動公共數學教學改革,以課程改革的小切口推動人才培養質量的大提升,引導公共數學教學形成華東師大創新模式,為像汪天樂這樣真正熱愛數學的學生提供了自由發展的沃土。
“大學的學習是自我探索成長的過程。在大學的學習和成長,表面的長短高下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心的成長與喜悅,并單純地享受這份喜悅。”華東師大1982級基礎數學碩士、1985級基礎數學博士校友席南華院士在華東師大2024年畢業典禮上的寄語,更加堅定了汪天樂對數學的熱愛和追求。
這個9月,汪天樂成為了中國科學院大學的一名博士新生,在基礎數學領域繼續深耕,關注流體力學方程中對初值作微小擾動后解的漸近行為。
用他的話說,研究的是“清風徐來”如何才能“水波不興”的問題。
“希望未來的自己一直保持這份純粹和熱愛”正如汪天樂的自勉,堅毅篤定,自有力量,攀登數學高峰,去摘更多的星!9月新的開始,加油!
來源|本科生院、數學科學學院 通聯|曲正奇 采寫|符哲琦 圖|受訪者提供 編輯|萬方圓 編審|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