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第五屆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和管理政策研究論壇在華東師范大學召開。來自全國高校、科研機構、職業院校、出版機構的近200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研討教育強國建設背景下我國職業教育教材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與路徑。本次論壇由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和管理政策研究)主辦。

第五屆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和管理政策研究論壇在華東師大召開
教材是教育教學的關鍵要素,是立德樹人的基本載體,其質量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成效,關系到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全面強化對職業教育教材工作的統籌,高質量教材開發機制和管理體制不斷完善,教材建設和管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華東師范大學將教材建設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學校共有160種教材入選國家級規劃教材,15種教材獲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獎,89種教材獲上海市高校優秀教材獎,《大學語文》《數學分析》等知名教材在全國頗具口碑。

華東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雷啟立致辭
華東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雷啟立在致辭中表示,學校將以再次獲批國家職業教育教材重點基地為契機,繼續深化教材研究,推動基地建設、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三位一體,為我國教材事業貢獻力量。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教學與質量處副處長余紅平致辭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教學與質量處副處長余紅平表示,面向“十五五”,我國職業教育教材應重點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教材的價值引領;聚焦產教融合的核心要求,提升教材內容的適應性;聚焦數字賦能轉型升級,加快新形態教材的建設與應用;聚焦研究支撐與隊伍建設,夯實教材發展基礎。

國家職業教育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主任、華東師范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徐國慶教授主持論壇
論壇為新一屆基地戰略決策咨詢委員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及委員舉行了聘任儀式。
基地戰略決策咨詢委員會主任、上海市職業教育協會名譽會長、上海市教材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馬樹超在講話中表示,再次獲聘決策咨詢委員會主任,既是榮譽,更是責任。期待基地未來能更好地服務職業教育體系重構、機制重組和內涵重建的需要,期待基地對建設中國特色高質量職業教育、教材體系做出更大貢獻。

基地戰略決策咨詢委員會主任、上海市職業教育協會名譽會長、上海市教材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馬樹超發言
基地學術委員會主任、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名譽所長石偉平指出,職業教育教材建設既要關注教材建設的共性問題,更要關注個性問題,教材基地要重點關注職業教育教材在編寫、使用、管理等環節中的特殊問題和關鍵問題,用高質量的科研服務高質量的決策和實踐。

基地學術委員會主任、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名譽所長石偉平發言
基地專家委員會委員代表、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機械工業教育發展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全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崔巖表示,專家委員會委員將以多年來對職業教育事業的深厚情感和對教材工作的深刻理解,恪盡職守,積極建言獻策,為推動構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職業教材體系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基地專家委員會委員代表、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機械工業教育發展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全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崔巖發言
論壇邀請多位專家分別圍繞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和管理、高質量職業教育教材建設標準、職業教育數字教材建設等主題作專家報告。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市人民政府督學王春燕在《以標準體系引領首都職業教育教材建設與管理》報告中指出,北京市以“落實國家事權、強化鑄魂育人、堅持守正創新”的教材觀,構建了以基礎標準、規范標準和改革標準為主體的職業教育教材建設與管理標準體系,為建設首都高質量職業教育教材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和機制保障。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聶偉作《數字教材的實踐探索和理性反思》報告,他認為,數字教材具有系統性、教育性、強交互性、適切性、集約性的特點,它適應了職業教育千行百業的應用情境,有利于默會知識的傳播。人工智能的嵌入和高質量應用將是未來數字教材建設的關鍵特征。
國家職業教育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主任、華東師范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徐國慶教授在《職業教育優質專業課教材的標準與建設思路》的專家報告中提出,優質專業課教材是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需求緊密貼合的教材,是在質量上達到領先水平的教材,是在教材結構、內容、呈現方式等方面解決了現有教材編寫重大難題的教材,是創新性、引領性的教材。優質專業課教材應在教材結構和職業邏輯的合理性、教材內容的實踐性與育人性一體化處理水平、教材實踐知識的開發深度、教材內容的知識重構水平這四個方面有突出表現。

國家職業教育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主任、華東師范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徐國慶教授作主旨報告
上海市教師教育學院(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高教職教部副部長曾海霞以《機制驅動下的世賽項目轉化教材建設實踐》為題,系統介紹了上海市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的創新機制與實踐成果。在機制建設上,上海市構建了多層次的市規教材組織管理體系,通過多元主體協同和規范化編審流程,確保教材的科學性和適用性;以“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為導向,對世界技能大賽項目的技術標準與評價要求進行“學程化”處理,構建體現“學為中心、任務引領”的內容結構,豐富教材數字資源,打造出一批優質教材。

上海市教師教育學院(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高教職教部副部長曾海霞作主旨報告
國家職業教育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助理研究員蔡金芳在《中職三科統編教材使用效果與提升策略研究——基于12個省36所中職學校的調查》的報告中,呈現了中職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后的現狀和問題。她指出,中職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后成效顯著,師生滿意度頗高,學生學習效果良好,教師教學獲得學生高度認可,教材難度適配且對升學有幫助,但仍存在配套資源缺乏、教師培訓與教研不到位、教學過程遵循學生認知規律不夠等問題。未來應從強化教師培訓、豐富配套資源等方面著手,切實提高教材使用效果,為中職教育發展筑牢根基。

國家職業教育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助理研究員蔡金芳作主旨報告
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成與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高瑜作題為《師生互動視角下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的區域路徑》的專題報告。她指出,成都市充分發揮教科研機構集成優勢,盤活區域職業教育資源,構建了“市-片區-區-校”四級教研共同體,通過分層分類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研活動、“研培賽教”一體化的教師隊伍培養模式,全面提升教師教材實施水平,實現了“教-學-評”的一致性。成都市還以微師培、數字學校為載體,開發了“隨身隨時隨地”的教師研修資源和職業體驗課程,促進了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和教材建設的提質增效。

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成與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高瑜作主旨報告
浙江工業大學教師教育研究所所長杜學文作《我國職業教育數字教材建設的本土化策略——基于韓國AI數字教材的經驗分析》報告。韓國推動AI數字教材建設的核心舉措包括夯實數字基礎設施、系統性提升教師數字能力、構建完善制度保障以及深化公私部門協作。我國職業教育數字教材建設的本土化,應致力于科學界定職業教育數字教材的獨特內涵與功能定位,加強國家級頂層設計與統籌規劃,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教師數字素養培育,構建適配職業教育數字教材的標準規范與保障體系,激發政府、院校、企業、出版方等多主體協同創新活力。

浙江工業大學教師教育研究所所長杜學文作主旨報告
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出版事業部高級編輯謝永銘在《職業教育數字教材建設實踐與經驗分享——以<土木工程力學>為例》的報告中指出,數字教材的建設思路是用好數字教材結構靈活、融媒體、交互式、可以快速迭代等特性。通過實踐,數字教材未來的發展方向是集成化和智能化,需通過標準制定、技術融合與場景拓展,推動數字教材深度賦能教育教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出版事業部高級編輯謝永銘作主旨報告
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處長程智賓在《數字轉型視域下職業教育數字教材開發新模式探索——以<開源鴻蒙OpenHarmony物聯網應用開發>數字教材建設為例》的報告中,通過案例系統介紹了校企深度協同的教材開發模式。在該模式下,教材采用模塊化架構和“基礎-進階-拓展”三級任務體系,構建了多模態數字資源與定制教具協同支撐的虛實融合教學生態,以及AI算法驅動的“學習循跡”與“個性化授課”一體化教學平臺,實現了學習過程的伴隨式數據采集與精準資源推送。

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處長程智賓作主旨報告
參會代表還就數字教材的內涵、專業課教材結構、教材版權保護等共同關心的議題,與專家進行了對話與交流。專家們的前沿見解與代表們的一線實踐經驗相互碰撞,為后續工作提供了更為多元的思考視角和探索路徑。

互動交流
此次論壇是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和管理政策研究)獲批新一輪建設后,延續舉辦的第五屆論壇。在新一輪建設周期內,職業教育教材基地將圍繞職業教育教材基本理論體系建構、職業院校教材管理制度完善、數字教材建設等重點難點問題開展系列研究,服務職業教育教材管理決策,為職業教育高質量教材建設提供全方位支撐。
圖文、來源|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 編輯|史佳妮 編審|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