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至17日,“數智化時代下國際中文教育的現在和未來”學術研討會在新加坡召開。此次會議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指導,華東師大國際漢語文化學院與科思達孔子學院主辦,新加坡華文教師總會與新加坡美國學校聯辦,全球中文教師教育聯盟支持。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吉爾吉斯斯坦、美國、南非、日本、新加坡、匈牙利、印度尼西亞、英國、越南以及中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中文教育領域專家學者與一線教育工作者齊聚一堂,圍繞人工智能賦能教學創新、東南亞中文教育的數字化發展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入研討與交流。

“數智化時代下國際中文教育的現在和未來”學術研討會在新加坡召開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公使銜參贊(教育)韓駿在致辭中指出新加坡國際中文教育獨具特色,中華文化根基深厚。中文教育需突破傳統模式,引導學生理解中華文化從古至今的延續性與當代中國的創新活力。他建議以中華文化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為主線,貫通古今與未來,突破單純的語言教育,更深入、更廣泛地促進中華文化傳播。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公使銜參贊(教育)韓駿致辭
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郁云峰通過視頻致辭表示,語合中心將與中外伙伴共同推進人工智能與國際中文教育深度融合,構建協同創新生態,匯聚各方力量開發數智化產品和平臺;建設知識圖譜、語料庫等數智資源供給體系;提供全場景解決方案,通過AI助學助教助研系統,滿足海外多樣化中文學習需求,打造融合線上線下的國際中文教育新生態。

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郁云峰視頻致辭
華東師大國際漢語文化學院黨委書記、國際教育中心主任黃美旭強調,數智化浪潮正在重塑教育的每一個維度。國際中文教育在獲得技術賦能機遇的同時,也面臨教學理念與方法的革新挑戰,更肩負著培養數字化時代新型中文教師的使命。她表示,本次研討會旨在推動中文教育與數字技術的跨界對話,催生出跨學科的突破性洞見。

華東師范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黨委書記、國際教育中心主任黃美旭致辭
科思達孔子學院外方理事長黃朝盛分享了新加坡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實踐案例,并期待與會嘉賓能以這次研討會為紐帶,凝聚專業知識與教學經驗,共同探索國際中文教育數字化發展的路徑,為教學創新與發展注入新動力。

科思達孔子學院外方理事長黃朝盛致辭
開幕式上,華東師大孔子學院辦公室主任周勇與黃朝盛為科思達孔子學院揭牌。華東師大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呂志峰、研究生院副院長楊福義,與韓駿和科思達教育集團董事長關碧靈共同見證。

科思達孔子學院舉行揭牌儀式
會上,美國肯楊大學終身教授白建華以“美國跨文化交際能力(ICC)標準在國際中文教學中的應用”為題作主旨報告。他指出,應系統地將跨文化交際能力融入語言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和評估體系,實現文化要素與語言教學的有機融合。華東師大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錢衛寧在“AI賦能國際中文在線學習:挑戰與機遇”為題的主旨報告中強調,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通過構建沉浸式、碎片化學習場景與智能輔助系統,有效支持個性化、大規模并行的中文教育實踐。

美國肯揚大學教授白建華作主旨報告

華東師大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錢衛寧教授作主旨報告
專家對談環節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亞洲語言文化學部副主任胡月寶主持。法國教育部首任漢語總督學、法國語言文化學院博士生導師白樂桑、澳門城市大學校長劉駿、韓國延世大學副校長金鉉哲、華東師大國際漢語文化學院常務副院長丁安琪,以及新加坡華文教師總會會長湯俊杰,圍繞課程與教材改革、課堂教學模式轉型、教師角色新內涵以及AI對漢語語言與文化學習的意義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專家對談
本次研討會設置了8個平行分論壇,主題涵蓋“國際中文教育的數智化創新與實踐”“數智化時代的國際中文教師專業發展”“人工智能賦能國際學校和學前教育的中文教育創新”“東南亞中小學華文教育的數智化發展”“國際中文教育標準與智能測評體系研究”等前沿領域。各論壇采取“學術匯報+專家點評”的互動模式,與會人員圍繞國際中文教育數智化發展的關鍵議題展開深度研討,生動展示了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平行論壇
此外,本次研討會創新設置了教學工作坊環節,由華東師大與新加坡華文教師總會的專家學者聯袂呈現了四場高質量的專業分享。周勇系統闡釋了智能中文分級閱讀系統和中文水平定級測評的創新實踐;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董啟文與高級工程師蒲鵬則深入解析了基于水杉智能平臺的數字化中文教學解決方案,展示了前沿技術與中文教育的深度融合。

教學工作坊
會議期間還召開了全球中文教師教育聯盟年會。聯盟秘書長丁安琪在2025年度發展工作報告中指出,聯盟未來將重點打造國際化高端學術平臺,通過深化品牌講座、編纂國別化研究叢書和創新會議模式提升學術影響力;整合專家資源開展師資培訓,促進成員院校深度合作,構建開放共享的國際中文教師教育發展生態。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教授梁霞介紹了美國國際中文教育書系編纂項目進展。

全球中文教師教育聯盟年會

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教授梁霞介紹書系編纂項目
年會現場,丁安琪與印度尼西亞三一一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余努斯(Ahmad Yunus)共同簽署合作舉辦2026聯盟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的框架協議,余努斯還介紹了具體提案設想。與會專家圍繞教師培訓、學科建設、技術賦能、本土化實踐等核心議題,對聯盟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務實且充分的研討。大家一致認為,聯盟需進一步整合資源、深化教師培訓、加強學術研究、優化技術應用,助力國際中文教育本土化發展邁向新臺階。

華東師大國漢院與印尼三一一大學孔子學院簽署合作舉辦2026聯盟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框架協議
會議期間,華東師大代表團與聯盟專家一行,前往新加坡美國學校開展漢語教學實地觀摩活動。此外,代表團還專門與國際中文教育專業博士研究生(新加坡專項)組織了專題座談研討。系統梳理了博士班學員對該項目的意見與建議,為后續優化國際中文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提升項目實效奠定了基礎。

華東師大代表團前往新加坡美國學校開展漢語教學實地觀摩

與新加坡博士班學員座談
本次大會是繼去年全球中文教師教育聯盟首次走出國門辦會后的又一次創新實踐,首次采用“聯盟會議+國際研討會”的雙軌模式,標志著聯盟發展進入提質增效新階段。本次會議既是國際化與本土化深度融合的絕佳案例,也是對數智化時代下國際中文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轉型的積極回應,更是對國際中文教育未來發展的前瞻探索。此次會議亦是踐行“一帶一路”教育行動、落實中文教育數字化轉型國家戰略的重要實踐。會議展示了華東師大在人工智能與中文教育融合方面的最新成果,有效推動了中文教育標準與技術方案在東南亞地區的落地應用。同時,依托會議搭建的專業平臺,將持續支持新加坡及周邊國家本土中文教師的專業發展,為區域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華東師大代表團和特邀專家合影

大會合影
全球中文教師教育聯盟是由華東師大牽頭、多家中文教師教育單位和個人聯合發起、全球范圍內相關組織、機構和個人自愿組成的,非政府、非營利、開放性的國際合作平臺,于2023年12月在華東師大正式成立。聯盟旨在搭建一個和平友好、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全球性中文教師教育合作平臺,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充分發揮集群效應,推進各聯盟成員單位的合作交流,和衷共濟、共榮發展。
圖文、來源|國際漢語文化學院 編輯|范祎 編審|郭文君